政府作為產業發展方向“掌舵人”和產業政策制定者,聚焦文化產業,系統部署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積極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推動文化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文化金融作為重要賦能要素,對于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隨著相關研究及實踐的深入,文化金融模式不斷創新,服務不斷升級。在此背景下,寧波作為首批“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其在文化金融領域的系統性實踐,為同類地區探索金融賦能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有益樣本。
當下文化產業面臨資本供給不足的困境,文化類企業融資難成為普遍現象,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文化企業普遍具有資產結構輕、發展波動大、預期收益不明確等特征,難以有效符合傳統金融機構以抵押擔保為主的信貸標準,從而直接導致大量文化類中小微企業長期面臨“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困境。其次,目前市面上傳統銀行即便提供貸款也多為小額短期資金,難以滿足企業研發、生產和市場拓展的中長期資金需求。最后,金融機構缺乏對文化企業價值評估的專業能力,以及大多數企業對金融產品與服務流程了較為有限,進一步加劇文化類企業融資溝通成本。
文化產業涵蓋數字內容、影視傳媒、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數字文旅、工藝美術等多個細分賽道門類,其商業模式、資產形態和風險結構差異顯著,任何一種單一金融服務形態都難以滿足全產業資本需求。近年來行業整體面臨回款周期延長、利潤率下行等挑戰,企業生存與融資壓力持續增大。這些結構性問題無法完全依靠市場自發調節,亟需政府同時發揮作用,通過制度創新、政策支持和生態化服務予以系統支持促進。
2023年12月,寧波市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自創建以來,寧波市從頂層設計、政策配套、體制機制、服務供給等多維度系統推進文化金融發展。寧波市建立了涵蓋文化、金融、財政等14個職能部門的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先后出臺“金融支持文旅企業發展14條”“金融支持文旅行業紓困9條”等針對性政策。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發債融資、政銀企對接幫扶等舉措,強化對文化產業“白名單”企業的金融服務保障,初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文化金融“寧波模式”,具體情況可系統總結如下。
(一)創新頂層設計,健全政策與機制體系。寧波市通過高位謀劃與機制創新,為文化金融合作提供堅實制度保障。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率先創建國家級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整合文化、金融、財政、文旅等多方政策資源,出臺專項扶持措施,構建有利于文化金融發展的制度環境。二是創新運營機制,聚焦政策實施效果,采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發起設立“文旅金融服務中心”,保證政策有效兌現與產業服務升級。
(二)構建服務生態,打通資源與產品供給。針對文化類企業不同發展周期與階段性特征,寧波著力打造多元高效的服務生態系統,精準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一是優化服務生態,整合銀行、小貸、擔保、基金等機構建立集成化服務平臺,提供“投、融、擔、貸”一站式服務,降低企業信息搜尋和對接成本。二是創新產品供給,引導金融機構針對文化細分產業特點開發專屬金融產品,如“文創寶”“投貸通”“影視通助拍寶”等,提升金融服務的適配性。三是構建多層次基金支持體系,形成“1+4+4”基金矩陣,包括政府引導基金、自發基金和參投基金,覆蓋從早期投資到并購重組全生命周期。
(三)拓展服務鏈條,強化賦能與風控協同。寧波模式并未止步于簡單融資對接,而是不斷拓展服務鏈條,通過深度服務實現了為企業賦能,也實現了風險的有效管控。一是延伸服務鏈條。從傳統融資環節向后延伸至工商注冊、財稅代辦、法律咨詢、人力資源等全鏈條服務,如從金融資本賦能延伸至人力資源服務,通過創新性搭建“互聯網+人力資源”靈活用工平臺,有效幫助影視企業解決短期用工難題。二是加強活動對接。定期舉辦項目路演、資本“相親會”、政策講座、行業沙龍等活動,強化企業與銀行、企業與企業間的多領域合作。三是創新管控機制。積極引入嵌入式風控模式,以全鏈條深度服務動態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助力金融機構實現從靜態審批到動態風控,從根本上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風險成本,為文化金融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寧波在文化金融合作領域的系統探索,為同類地區推動文化金融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寧波經驗表明,文化金融促進需跳出傳統信貸思維,從政策機制協同、服務生態構建、服務鏈條延伸等多個維度實施集成創新。比較于寧波系統化文化金融實踐,當前大多數城市仍較多單一依賴政府主導基金作用,在由政策制度、深度服務、創新產品等多要素構成的金融生態建設方面仍有欠缺。結合寧波經驗,建議相類似城市可圍繞以下三個層面探索構建更加完善的文化金融生態體系。
強化服務平臺建設,創新文化金融產品。借鑒寧波“文旅金融服務中心”模式,加快建設功能集成、市場運營的綜合性文化金融服務平臺,保證政策有效落地實施,企業服務優化升級。同時,各城市應重點圍繞各自文化產業優勢賽道,聯合銀行、保險、擔保等多方力量,開發如“數字文化貸”“影視制作保險”等具有行業特色與場景適配性的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全周期、多層次的精準融資支持。
深化區域協同發展,促進資源互聯互通。寧波積極融入“杭甬雙城記”戰略布局,與杭州在數字技術、產業基金、市場資源等方面開展多形式合作,共同推進文化金融基礎設施共建、數據共享與生態互聯,為長三角文化金融一體化協同機制的建立提供了實踐案例。各城市應探索通過共建跨區域文化金融聯盟、共享項目庫與專家資源、共辦投融資對接活動等途徑強化區域協作,以政策互鑒、機制互通與資源互補,全面提升區域文化金融整體競爭力。
優化政策支持體系,夯實金融基礎設施。寧波實踐表明,推動文化金融高質量發展應進一步優化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提升政府引導基金投資文化類初創項目的包容度與杠桿比例,擴大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績效獎勵等多元支持工具的覆蓋范圍。與此同時,應通過積極引入數字技術,配套建設文化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文化資產動態估值系統與文化金融統計監測平臺,強化數據支撐與風險管控,最終形成“支持”與“監管”的高效結合。
文化金融不僅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催化劑,也是增強城市區域創新活力、提高軟實力的重要支撐。寧波市以系統性的制度設計、創新性的金融產品和市場化的服務生態,呈現了文化金融領域的生動實踐。放眼未來,以“杭甬雙城記”為紐帶,寧波市可與杭州市進一步共同推進文化金融數字化轉型與文化金融區域一體化合作,共同構建“理念互鑒、資源互通、成果互享”的協同發展新格局,為全國文化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浙江樣板”,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注入新動能。